当前位置:首页 > 百花文学

中原科技网-孙勇-将旅行走成传奇——随“美丽中国行”采风活动随笔



将旅行走成传奇
——随“美丽中国行”采风活动随笔
孙  勇

  (一)

  随“美丽中国行”中国摄影家协会旅行网采风团一行7人,到山西黄河壶口瀑布采风, 早晨六点起程,进入景区已是下午三点多,此时的日头已经偏西,阳光即将被黄土塬揽入怀中。

  由于黄河水大,瀑布落差不太明显,我们没有看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美景观。冰,冰挂,满眼的寒冷。除壶口局部,壶口下游的整个河床,被一层厚厚的冰堆积成一条白色的玉带。从上游呼啸着直接撞进怀里的抱着冰块的黄河水,一头子扎进冰层,冰块撞击在冰层上,被突然出现的冰的篱笆挡在了门外,形成了新的冰的篱笆的外墙。由于太阳已经走进黄土塬的另一面,光线不足,随行的中国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赵树岭先生命令收工,等待第二天太阳上来,继续采风。有意思的是,古道(笔名)和在路上(笔名)两位摄影家虽然开着“大奔”,却姗然来迟,刚刚进入壶口景区山门,就被叫停在了路上。

  壶口崖壁上的冰挂奇观被高位的黄河水淹没,一夜之间不见了。零下15度的寒(这是平均温度,壶口冰挂范围的温度更低),被扑面而来的水雾润进手背和脸皮。站在壶口护栏外,我不住地惊叹大自然赋予这段由北向南行走的黄河以传奇行程。昨日还平坦的黄河冰床,今天,却像喀啦昆仑山脉一样高高隆起。从上游急速而下的黄河水堆积在壶口,壶口瀑布几乎看不到了落差。这使得专程过来欣赏壶口奇观的摄影家来说,失望自不必说。正当我一边搓着冻得发疼的手背、一边搓着因寒冷而僵滞的脸庞,却看到水妹(笔名)正与牵着毛驴、头戴白羊肚毛巾、身穿羊毛坎肩的山西老大爷聊天。我特别敬佩做着一手好饭的水妹的协调能力,虽然在黄河的咆哮声中我听不见水妹与山西老大爷说些什么,但我敢断言,肯定是水妹在打那头洋花布驴鞍的黑毛驴的注意,果然不出意料,水妹接过驴缰绳,手中托着长杆烟枪的老大爷立刻拿出黄土高原的笑容,配合着赵树岭先生的相机快门,一幅山里大爷与城里妹子的黄河背景照片就此完成,哪知这水妹并没有知足,而是与老大爷又嘀咕了一阵子,直接翻身骑上驴背,老大爷干脆从羊皮坎肩里掏出一条黄土高原上特有的红色头巾,水妹很老练地在头上系出一个活脱脱米脂婆姨回娘家的造型,逗得大家在咆哮的黄河浪涛声中,开怀大笑一回。

  从壶口景区走出来我才知道,这次的旅行,除了壶口瀑布,是没有目的地的。这使得“美丽中国行”采风活动,充满了想象和传奇色彩。赵树岭先生在与大家商量后,古道和在路上的“大奔”跟着“美丽中国行”房车,向着洪同县大槐树景区直奔而去。

  (二)

  一提起洪同县,自然就想起了那个家喻户晓的苏三,于是,高速路上,我们两车七人,踩着戏曲的鼓点,沿着苏三水袖甩过来的方向,疾驰而行。

  来到洪同县已是中午1点左右,虽然大家还不觉得饿,但正赶上饭点,集中意见说要吃就吃山西或洪同县的特色美食,水妹首当其冲,迅速百度,可搜索出来的都没有什么特色,水妹说百度到的饭菜大家都在家门口随处都能吃到,最后决定还是利用房车条件,自己做饭。

  找到了菜市场,诗人乔小乔,队员水妹和小素(笔名)发挥出女性特有的作用,除了舟车劳顿的赵树岭先生,我、古道和在路上三个男人也觉得人间烟火气息上升,就都走进菜市场。三位女性果然都是当家理财的高手,除了与菜农讨价还价外,剩余的毛钱儿,竟与菜农沟通同意后,买菜农一头大蒜,菜农心疼地说大蒜头绝对能值一块钱。那顿饭依然是水妹掌勺,做的是鸡蛋面条,加之上顿饭剩下的炒米和馒头,谈笑话家常的沟通交流中,竟在不知不觉中汤足饭饱,几乎撑破肚皮。

  大槐树景区面积不小,超出了想象中苏三鼓点所及的戏曲范围,遗憾的是那棵代表着故人情节的大槐树已经不复存在,洪同县人民复制出来的伪槐树不但没能激起我心底任何波澜,相反,我连相机都没有打开。好在挂满红福丝带的大槐树遗址旁边那几棵二代、三代古槐树,还释放着母树岁月风尘中依然健壮的风采。参观祭祖殿的时候,小素说她的奶奶小的时候,就经常听家里的老人说起当年祖辈从大槐树迁徙到河南的经历。看样子我们寻根问宗虽然不能像藏族人朝圣般走一步爬下,的确需要虔诚些再虔诚些。我在问祖殿百家姓众多的牌位中很轻松就找到了孙氏,“周武郑王,赵钱孙李”这些大姓在问祖殿里特别的醒目,就在乔小乔、水妹、小素还在找自家姓氏的时候,我已经站立在孙氏祖宗孙书的雕像前双手合十了。

  我不得不承认洪同县人民的智慧,他们利用大槐树做文章,把问祖殿、祭祖殿规划得如此富丽堂皇,尤其是问祖殿姓氏的阐释与装潢,非常的辉煌、气派,十分震撼人心。

  从大槐树民俗园里走出来我一直在想,我的老祖宗孙书当年会不会想到,今天他的后裔正陆续地走进大槐树风景区,为孙氏一脉的平安传承而祭宗问祖。

  看了大槐树,赵树岭先生欲将接受古道、在路上的建议去王家大家,我本人对王家大院也充满了好奇,但问题出来了,如果去王家大院就要一直向西,三天的时间是绝对不够用了,我本来只请了一天假,到了山西壶口才弄明白是三天,如果行程再延续一天,不但我有些为难,小素也持反对意见。赵树岭先生解释说,这就是自驾游的不确定性。由于小素单位工作任务繁重的确离不开,“美丽中国行”山西采风团队最终确定不去王家大院,去河南济源的周庄看冰挂。

  我喜欢村庄,尤其是大山深处原生态的石头房村落。济源的小沟背村我去过,无论河南的小沟背村还是山西的银垌坪村,家的味道在大山深处蒸腾。

  (三)

  刚上高速公路,赵树岭先生看到路边的指示牌说前面不远就是尧庙,可以顺路看看。就这样,我们下了高速走国道,由于路途不熟悉,自然就影响了行进速度,等“美丽中国行”采风团到达尧都,看到的却是中华第一门“中华门”。“中华门”已经下班,无法参观,那自然尧庙也应该是“朝八晚五”了,赵先生建议第二天再来,并且特别说明,这样的话行程三天必须改成四天,由于天已黑下,也只能这样了。当晚,赵先生处理图片,乔诗人形成文字,黄河壶口采风情况于第二天凌晨3点多上传微信和“美丽中国行”网与大家见面了。这就是“美丽中国行”人的魅力所在,“美丽中国行”精神激励和感动着每一个采风队员。

  仍然是赵树岭、乔小乔拿出中国摄影家协会的相关资料,与景区工作人员沟通交流后,免费进入景区采风。

  大家捧着照相机各自选取摄影角度,陶醉在“三皇五帝”尧的“部落”里。

  三脚石鼎、石釜、石盘、石碗……这些放大了的古代原始生活用品,在参天古树佑护的尧庙,释放着尧时代的生产生活痕迹。

  除了恢宏的殿宇、尧的金粉雕像,尧井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

  尧井就建立在三进门与大殿中间的空地上,为汉白玉台栏和红白相间的六棱井栏,井栏的每一面都刻有“尧井”二字。向井里望去,黑咕隆咚,深不见水。别小看了这口井。井的利用,结束了人类依河水而居,走向固定村落而居的人类市井文明。“市井生活”一词,就是尧帝部落依井水而居改变依河而居的人类文明产生的。当然,井是尧帝创造发明的。据说宋元时期,为纪念尧帝的创造发明而在尧庙建立尧井,明清时期修建了护井亭,今天的尧都人修葺尧庙时,拆除了多余的保护亭,恢复了宋元时期前尧井的环境。

  是的,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水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无论那个国家的社会发展文明史,无不与河流息息相关。我国的黄河、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两条母亲大河,大河两岸,我们的祖先沿河而居,我们的中华文明,在大河清水的滋养下,润育了中华民族。一直到尧时期,尧凿井取水,由此,利用地下水,就地利用身边资源,使中华民族社会文明,向前走出创造性的一大步。

  看了尧庙,已经是“美丽中国行”采风团出行第三天的上午11点。这就意味着山西之行,已经接近尾声,正当队员们看到回家的路的希望的时候,不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本来说顺路看看丁村遗址,结果,襄汾县汾城古镇走进赵树岭先生的眼帘。赵树岭先生的眼光亮起绿色,“美丽中国行”此次出行的全体队员,就在襄汾县的国道上颠簸起来,融进了那片梦幻般的古建筑群。

  (四)

  汾城古镇不大,一条丁字路把古镇的建筑一分为三。

  走进汾城古镇,尧传承下来的市井生活在古镇的街道白白亮亮地伸展。时间的指针已落在了表盘的右侧,虽已过了饭点,但大街上的美食商贩还在展示着各种手艺。炸油包、炸车轮儿、炸鸡脚……汾城人把尧依井水而居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让“美丽中国行”采风队员没想到的是,在古镇丁字路口不起眼的一角,一家名叫“三公村•小笼包•砂锅店”小饭馆儿的素丸子汤味道不错,尤其是小饭馆主人自制的免费食用的小泡菜,味道堪比成都深巷里纯正的四川泡菜。经济实惠的美餐过后,不得不让我再次对水妹吃货的鉴赏能力竖起拇指。

  古镇的古部分已经破败不堪,与古镇大街上的繁华热闹相比,显得特别寂寥与骨感。古镇人除了还经常从创建于金大定二十三年(1184年)的洪济桥上走过,其它建筑几乎全部被尘封起来。

  比如被乡卫生院圈禁起来的社稷庙,如果不是汾城人指点,根本无法找到它。她(借指它)沧桑的面容和蹒跚的脚步,今人如果不给以手杖,她已经无法走出古镇的街巷。虽然如此,走近她,听她微弱的呼息,以及那雕龙画凤的衣裳,当年的风采扑面而来,她的雅致和妩媚我无力拒绝,甚至不由自主快步拥她入怀……队员们不停地拍照,快门儿在静静的社稷庙里轰然响成惊雷。甚至在偏亭二楼,队员们被精美的雕花内顶深深吸引,惊叹不已后,竟不自觉地集体蹲姿、曲身、仰头取景。

  古镇的建筑伴随着古树一起,恰似汾城现代气息的一次戏曲补妆。

  有意思的是,在文庙内,乾隆年间的一块题为“忠义孝弟祠”的扁额题写者竟叫孙永治,难道我来此赏游,就为与孙永治见上一面?

  此时,诗人乔小乔、队员小素都风寒感冒,我的咽腔也在这寒冷干燥的古镇气候里越发觉得不舒服。赵树岭先生虽是大哥级别的身体,他却没有任何不良反映,一人背俩照相机,在诗人兼助理乔小乔的帮助下,利用三脚架固定照相机,从专业视角出发,沉浸在古镇幽深的街巷里。

  已经大半天没有看到古道和在路上了,我知道他们的沉默代表着古镇的魅力,这让我想起在尧都晚餐上的一个花絮。古道说在路上的名字原本叫旺旺。旺旺的来历是这样的,一次外出,住宿时出示身份证,服务员登记过身份证号后就把他和另外一名队员的身份证交给了旺旺,当另一位队员向旺旺要他的身份证的时候,旺旺说服务员根本就没有给他,另一位队员就找到服务员查找自己的身份证,在没有结果的情况下,被逼搜身时,另一位队员的身份证在旺旺屁股上的口袋里,类似的事件经常在在路上的身上无数次地发生,古道就给在路上起了个很符合在路上身份的名字叫忘忘,因为忘忘不好听,后来就改为旺旺,在路上觉得旺旺涉嫌给旺旺食品做广告,再再后来,就改叫在路上……哈哈……

  在路上很憨厚,我们一边听着古道讲述旺旺的故事,在路上不停地配合着古道嘿嘿地傻笑,逗得全体队员笑声朗朗、前仰后合。

  (五)

  走出汾城古镇已是下午5点左右,当采风活动的队员们还沉浸在汾城古镇的古建筑群里的时候,“美丽中国行”的房车,已经驶上通向河南济源方向的高速公路。

  这次真的要回河南了,济源山里头的那个周庄以及冰挂画面就不停地在我眼前描绘。济源作协主席、《济源文学》杂志主编葛道吉先生曾在《大河报》“茶坊”发表了《山色周庄》的散文诗,葛道吉先生对周庄的美妙诗语,使我对这个村庄早有一睹为快的心情,“美丽中国行”采风活动选择了周庄,正中下怀。

  顺便再说一下丁村遗址。这个建议是我提出来的,赵树岭先生也有意参观,经过大家同意,就决定看看。可就要下高速路口不远处,旅游指示牌上出现了汾城古镇,赵树岭老师手中的方向盘向汾城古镇任性地倾斜,与丁村遗址失之交臂。丁村遗址进入我眼帘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军旅著名作家阎连科先生,他有一部长篇小说《丁庄梦》,这部小说是讲述某省丁庄村发生的艾滋病传播的故事。山西的这个丁村有什么文化深度呢!必定有它的人文风景。只可惜没有走近它了解它。

  赵树岭先生说他眼神不好,走夜路有点看不清楚,在收费站进口处,我自然是司机的首选。当我从赵树岭先生手中接过方向盘的时候,我是有心理压力的。别说走高速的夜路,就是白天走高速,我也是很少自己开车。去外地参加一些有必要的公务或文事儿活动,如果没有急事儿我都建议大家不要开车,坐火车或高铁既安全又省心两相宜。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天完全黑下来的时候,在爬坡的一段路上,不知是我看花了眼还是真有实物,竟有一只小动物从车前强行通过,我啊的一声手中的方向盘不由自主地躲闪了一下那个小动物,时速在110公里前进的车轮,在高速路上刹那间打了一个摆子。还好,没有听到车轮辗压物体的感觉。事后我却有点后怕,如果有车辆跟随太近,如果我跟前面的车辆有些太近,那可是不可预料的后果,虽然除赵树岭先生车上的其他队员没有感觉到危险的存在。在进入分界线河南省高速收费站时,赵树岭老师主动把我换下来。不知道是否因为我的那个“打摆子”,房车开出去老远了,赵树岭先生才想起,高速收费站找钱的时候没有给过路卡。

  问题就这样被推上了行程,到达济源站出口的时候,工作人员不听解释。

  经济源站的工作人员协调,我们很显眼也很气派的“美丽中国行”房车,被调整到了高速应急停车位,说等调出山西收费站的录相再作决定。时间一分一秒地把黑夜往寒冷的深处推,加上不知道从哪里跑来了个醉鬼参与其中,让人更心烦了。大概过去有10分钟的样子,济源站工作人员说已经调出山西收费站的录相,说当时已经把过路卡给了赵树岭先生,如果通行,必须交30元的过路卡工本费。车上的乔小乔、水妹、小素把房车座位不大的空间及手提包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找到过路卡。赵树岭先生坚持说山西站找过零钱他就直接交给了水妹,水妹说接过赵树岭先生递过来的零钱就没有过路卡,加之水妹坚持不让交30元过路卡的工本冤枉费,问题就僵持在黑夜的冷风里。无奈之下,赵树岭先生拿出了“美丽中国行”采风活动的采访证和介绍信,说如果耽搁了行程误了采风活动的大事儿,后果由济源收费站承担。这个方法果然好使,济源站工作人员迅速再与山西站联系,不大一会儿工夫传过来消息,说的确没有给我们过路卡。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由于在路上领错了路线,我们已经错过了济源的周庄景区,如果想看周庄冰挂,明天的行程四天时间绝对不够用。更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古道公司有事急需及时赶回郑州,半路毁约,加之在路上领错了路线心有愧疚,小素刚好趁车回郑。这个结果,出乎预料,赵树岭先生坚持要去洛阳孟津的卫坡村及巩义的康百万,我和赵树岭、乔小乔、水妹意见一致,大家不欢而散。

  (六)

  沿着乡道,“美丽中国行”房车走进卫坡村的时候,才知道卫坡村已经改成了魏坡村。经65岁的魏老汉介绍,说当年卫家为了逃避官府珠连九族,就特别将为朝廷做事情的卫姓家人都改成了魏,这才有了魏坡村一说。整个村庄的魏姓与卫姓,其实是同根同祖。可见当年朝廷的法律是多么的严肃,也可见卫家在朝廷里做官的人是多么的聪明。正所谓朝廷有政策,朝民有对策。

  魏坡古村正在开发建设,大片的防古建筑生长着古村的身材。跟着魏老汉的脚步,采风团一行四人,飘进明末清初的光影里。

  一队人马迎面走来,来到一座七进院落,一位五品官被仆人们簇拥着,踩着下马石下马。御林五品官目不斜视,直接走进院落,把客人分官别及尊卑分别让进左右接待客房,径直向庭院深处的长辈或内人住处走去。只见奴仆收拾房间、院落及托盘端碗的从正院两侧急急忙忙地穿行在甬道里……

  我站在这座七进院落不知所措,封建制度下的尊卑有别、长幼有序解释着当年管理工作的严谨性。细心倾听魏老汉的讲解,那座从外面打不开的明末清初的木门引起我的好奇心。这座院中院落,原来就是这家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踩的绣楼闺房,通过雅致的送饭的小窗口向里张望,仿佛能窥探到三寸金莲掷地无声明末清初的大姑娘,款步向我走来,那身或粉红或水绿的绸缎,迎风斜飞,随着脚步起起落落,裙摆不停地拍打着大姑娘的脚后跟儿,身影过后,一曲《广陵散》或《高山流水》从绣楼飞出,惊呆了我这个晚到几百年的过路人……

  让我惊呆的,还有这座七进院落的系统性和严谨性。虽然称做七进院落,但整体架构却并不十分宽畅。不过,它的整体观感却极其系统和规范。主人走什么路,仆人走什么路,看了这座院落,我才真正理解了那个年代一个仆人一生都没有见过那家主人面儿的真实事儿。

  一直到坐上房车,我的思绪仍旧在七进院落里。沉默中,听赵树岭先生说起水妹那块砖头的事,顿觉头脑清醒了许多。

  赵树岭先生说,随行“美丽中国行”采风的队员,一定要注意我们的个人行为,有句话叫作“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风景,什么都不要带走。”经赵树岭先生这么一啰嗦,水妹一下子紧张起来。水妹说不是她要拿人家的砖,是那个姓翟的妇人送给她的。这是实话,我可以作为见证人。当我和水妹走到翟妇人家门口的时候,翟妇人非常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她家看看,说她家也是魏家的后代,她家里头的东西保留得最完整。我和水妹进去参观,看到了在七进院落没有看到的小姐的绣楼,以及绣楼里的摆设和雕花镂凤的床铺。包括翟妇人家院子里的地面,都保持着当年的青砖与水沟。更可贵的是翟妇人现就住在这里,能将明末清初的遗风保存这么完好,实属不易。走出翟院时,水妹说她一个朋友懂得古董,翟妇人让水妹带上一块儿半砖头回去,好对古董有个鉴别。水妹拿上一块儿半砖头,留下了翟妇人的电话并合影留念。

  虽然事情是正当的,我的解释也是圆满的,但我迅速抓住时机,警告水妹回到家后立刻把我的照片发我邮箱,否则,就要拿这一块儿半砖头做文章说事情。我说文章的标题都起好了,就叫做《一块儿半砖头的故事》。水妹看起来大大方方,但在这件事情上却被我吓住。水妹说这一块儿半砖头她不要了,就放在房车上,让赵树岭先生随便处理。赵树岭先生顺水推舟,说这个主意不错,权当警示教育教材了,逗得大家笑出了眼泪。

  (七)

  我们如约走进了康家大院。

  在进入康家大院之前,仍旧有水妹掌勺,把从山西购买的蘑菇、毛耳等蔬菜、面食进行加工。这顿饭就在房车里的小饭桌上完成,吃饭的时候乔小乔和水妹两位不停的给我和赵树岭先生夹菜盛饭,就像久别归乡过年一样温暖、亲切,甚至感动。

  康家大院是郑州巩义的一处风景名胜,离家最近,却是第一次来玩。

  康家大院保存得非常完整,我想这与城堡式的封闭式建筑有关。

  在这里,我看到了传说中康家迎接慈禧太后所建的行宫。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经商的康家从伊洛河归来,带回大批布帛和金银财宝。

  在这里,我看到了康家的地下金库和地上粮仓。

  在这里,我看到了封建制度下娘家人来大户人家的接待标准与风俗礼仪。

  在这里,我看到了康家对知识的重视程度,以至于茅房里都放着书本。

  在这里,我看到了康家良好的家风与做人的风格。

  这么大的家院,这么雄厚的财富,康家的后人应该为他们的祖先每天燃上一柱香。

  走出康家大院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这次“美丽中国行”采风活动正式结束了。走在回程的路上,不知道为什么就又把话题落在了水妹的那一块儿半砖头上。也许是在康家大院里,水妹又为我照了几张单人照片吧,我再一次提醒水妹,说这次水妹为我照的照片,回郑后都一并发我邮箱,否则,水妹看着办。水妹说最烦通过邮箱发照片,很费时间。我说那一块儿半砖头……水妹心里就发毛说你别拿砖头要挟,说那砖头她真的不要了,给赵树岭先生当下车砖了,水妹还风趣地说“古有上马石,今有下车砖”。我说不要了也是水妹从人家魏坡古村拿人家的,人家魏坡古村的人都看见了,如果不发照片,就拿砖头说事儿,又把大家逗得开怀大笑了一回。

  (八)

  其实这一路上,水妹的表现很好,为了节省旅行开支,除过路费这样的硬性费用,她都精打细算。比如当晚在济源住宿,水妹不但要求住宿条件要好,而且还要廉价,环境太差的绝对不住,条件太好的又要考虑经费开支,最终在济源高校区的一家叫七天的宾馆住下,水妹和乔小乔以50元的价格搞定二个原价分别为78元的标准间。赵树岭先生一再感叹,说这么好的条件50元一晚实在是太划算了。水妹还很谦虚说学生都放假了,老板能赚一个是一个。哈哈,我真真儿是体会到了水妹的厉害,用拇指说水妹你太有才了!让我感动的是,早上起床后,水妹已经做好了鸡蛋汤。

  回到郑州,天色刚刚“麻子眼儿”,我先下车直奔西流湖地铁站,那一块儿半砖头也不知道水妹拿走了没有。

 

  作者简介  孙勇,郑州人,河南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出版个人专著多部。作品散见《语文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字报》《海外文摘》《散文选刊》《中国武警》《散文诗世界》《星星诗刊》《时代青年》等。散文《访海》在中国散文学会主办的第二届“岱山”杯全国海洋散文征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散文《老院儿》荣获第十二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征文教师组一等奖,散文集《别挡住我的阳光》荣获郑州市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2017年被《冰心少年文学》编辑部授予“优秀辅导老师”荣誉称号等。多篇散文、散文诗被选入多种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