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

刘超:乡村振兴路上的“蔬菜大王”



刘超:乡村振兴路上的“蔬菜大王”

朱广志 汤凤军  文/图
 

  凭着一份返乡创业的执着、一份对家乡的热爱,仅仅6年的时间,杞县邢口镇杨楼村村民刘超从一名退伍军人发展为当地的蔬菜种植大户,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家致富,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转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对家乡、对亲人的真挚情感——

  2013年12月,在部队服役16年的刘超退伍后,光荣的回到家乡。经过16年军旅生涯的磨砺,刘超吃苦耐劳、正直自律的品格越发彰显。一直坚信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刘超,先是买了一辆大货车跑物流,从云南往郑州万邦发送蔬菜。跑了两年多的物流,刘超积累了一些经验后,也萌生了自己创业的念头:“回家种菜”。
 

  说干就干。2016年8月,刘超首先在自己村里流转了110亩土地,建了60座大棚,从云南、山东请来蔬菜种植专家进行指导。创业的过程是艰辛的,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数九寒冬,刘超始终和家人一起努力拼搏。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努力,刘超的蔬菜种植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成立了开封市绍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金600万元,借助区位优势,将自己的蔬菜基地迅速扩展到周边市县,极大地促进了群众增收和乡村振兴。
 

  “我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看准了的事一定要干出个名堂来。”凭着这股韧劲和拼劲,刘超在杨楼村目前已建了85座大棚,成为邢口镇远近闻名的“蔬菜大王”。
 

  据介绍,刘超种植的蔬菜都是“生态菜、环保菜”,不但看着光鲜泽润,而且吃起来口感也很好。

  正和刘超交谈着,他的手机铃声响起。“刘总,我们明天需要50筐小青菜,麻烦你给我们安排一下!”刘超斩钉截铁地说到:“好的,放心!今天晚上装车,明天凌晨送到!”接完电话,他就开始安排。

  一会儿,大棚内10多个工人开始忙了起来。只见一棵棵鲜嫩的小青菜在这些工人的手里经过割菜、剃叶、装筐的程序,品相精美、整整齐齐地躺在了塑料筐中。不大的工夫,就装上了车。

  在刘超的眼里,种菜并不只为了赚钱,更是一个良心活。“做诚信人,种良心菜”是他一直以来的追求。在刘超的大棚里,随便摘下一根黄瓜,连洗都不用洗,就可以直接吃。他对蔬菜质量的要求特别严,确保上市蔬菜消费安全。正是因为他对蔬菜独有的情感和对质量严格的要求,他的绍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赢得了广大顾客的信任。
 

  忙于对蔬菜的管理和研究,刘超坚持每天五六点钟起床去基地,晚上10点多甚至很晚才能回家。“他根本顾不上吃饭,饿了就自己随便吃点桶面、咸菜对付对付。”在基地的老员工王凤英告诉记者,他对自己不上心,对来干活的农民工却是十分的关心,早上和中午都能吃上热腾腾的饭,每人每天基本上都能挣六七十元。

  目前,除了在邢口镇杨楼村的蔬菜基地外,刘超还在其他乡镇联合创办了农业种植基地4个、大棚有250座、带动农村劳动力100余人。为了确保蔬菜基地能够进入良性发展,刘超还与郑州市家富生鲜管理公司、郑州市华联连锁超市等签订了常年的供货合同。
 

  “现在看来,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虽然种菜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比跑物流要多得多,但好在有一个比较理想的回报。”刘超很欣喜地说。

  “我们的基地现在每天往万邦的青菜供货量达5000公斤。由于质量好,送菜车一到,就被客户抢购一空。”刘超很自豪地说。

  “下一步,我将继续扩大大棚蔬菜种植规模,让更多的村民跟着一起干,实现共同富裕,助力乡村振兴!”刘超很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