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

中原科技网-乡村纪实-孟庆国《再访翟二井》


再访翟二井

孟庆国

  2022年9月23日,是农历壬寅年秋分,也是我国第五个“农民丰收节”。广袤的农村大地,谷禾飘香、蟹肥菊黄,到处是秋实的累累硕果,各地农民以不同的方式喜庆丰收节。

  安阳市今年庆祝农民丰收节的主会场,设在林州市茶店镇翟二井村,同日开幕的,还有茶店镇第七届菊花文化节。应翟二井村党支部书记王留根邀请,我与扈超峰、韩守宗、伦国仕等三位辞赋文化学者和书法家张万功老师一起,前往参加节庆活动,与当地村民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并代表中国碑赋文化工程院,为文创基地“诗赋小镇”在翟二井村落成,举行了揭牌仪式。


2022.9.23日,作者在安阳市农民丰收节暨茶店镇第七届菊花文化节上,为“诗赋小镇”文创基地举行揭牌仪式。

  深秋的翟二井,铺展开一幅多彩的丰收画卷。山岭层林尽染,枝头百鸟翔集,鸟儿的欢歌与林间散养的鸡鸣羊咩,构成一幅天然成趣的田园乐章;田间、沟壑与村头,谷穗垂首、玉棒咧嘴、瓜熟蒂黄,山楂、石榴、柿子及各种我叫不上名字的果实挂满枝头;溪流方塘间草木葳蕤,村落阡陌间曲径相连,茶马古道边、湘河滩涂上,连片的菊花绽放,五彩缤纷,头扎彩巾、身着特制花格服装的农妇山妹们,在菊海中弓身采菊,好一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场景再现;夜晚,主人安排我们住在西沟民宿,喷香的农家饭、古朴的农家院、夜幕下闪烁的霓虹彩灯,和着微凉拂面的秋风、果香氤氲的气息,让我们体验到山乡夜晚的宁静与温馨……次日是安阳市农民丰收节暨茶店镇第七届菊花文化节开幕的日子,四面八方的人们涌到这里,欢庆丰收的锣鼓、各种民俗风情展演与文艺演出、新建成的菊花种植基地温室大棚里的菊花文化展、茶店镇各村庄及民办企业的农副产品展销活动等,让翟二井成了一片欢乐的人海、花海。节庆活动将延续到十一假期结束,未来十多天,将是翟二井的高光时刻,周边及八方来客会云集于此,分享山乡、菊乡独特的风情韵味。



  翟二井变了,变得让我目不暇接,变得让我心旷神怡!

  翟二井这个村名,源于一个感人故事。很久以前,村里有一名翟姓寡妇,看到村民饮水困难,便舍家财雇人为村民打井。井未完工,她就去世了。儿子继承母愿,继续打井,终于在村子东西两边各打成一口活水井。当地人感其母子善行,为他们立了一块功德碑,还把村名、井名都称作“翟二井”。


2016.10.18日,作者参加茶店镇第二届菊花文化旅游节。坐者为杨贵同志、讲话者为镇党委书记宋永强同志。

在茶店镇第二届菊花文化旅游节上,作者为返乡创业标兵王留根颁奖。

  我与翟二井结缘,已有6个年头了。2016年春,我和汪俊杰随人民日报记者任胜利同志到林州市采访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创客经济的情况,与茶店镇党委书记宋永强和翟二井村党支部书记王留根相识。那天下午,宋书记带我们考察了茶店镇周边几个村庄、农庄、产业园区和道路、坡地、环境整治情况。傍晚时分,我们登上一座山头,眺望落日的余晖,宋书记畅谈茶店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其对镇情了然于胸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满满的自信,深深感染了我们。当晚,我们留宿在翟二井村留林生态园的窑洞里,对王留根返乡创业经历进行重点采访。这些红旗渠家乡后人们传承红旗渠精神,带领农民艰苦奋斗,改变山乡面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次采访的通讯报道,发表在2016年4月10日的人民日报上。是年10月18日,茶店镇举办第二届菊花文化节,宋永强同志事先给我来电,问我能否邀请几位文化、旅游界名家来参加,扩大节会的影响力。我随即邀请了新华社原副总编兼国内部主任、《半月谈》《中华每日电讯》总编辑闵凡路、《中华辞赋》杂志社常务副社长袁志敏、河南省旅游厅副巡视员李宗军和《河南经济报》两位同行,一起去参会。开幕式上,我应邀为获奖的王留根同志颁奖。令我难以忘怀的是,开幕式刚要开始,当年带领林县人民修筑红旗渠的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同志在林州市委副书记陪同下,突然来到会场。杨贵的到来,让会场顿时热闹起来,老书记频频向群众问候致意,不少当年参加红旗渠施工的老人喊着“老书记好!”激动地流下热泪。这一刻,我真实感受到,杨贵同志在林州人民心中的形象是那样崇高。那天,我陪闵凡路同志在茶店镇和留林科技园参观,闵总很喜欢翟二井的山水风光,嘱咐袁志敏和我,以后帮助村镇的同志,把这里打造成中国碑赋文化工程院和《中华辞赋》杂志社的文创基地,并当场题写了“诗赋小镇”匾名,这个题名,今天被镌刻成碑碣,矗立在翟二井村口。永强同志事后给我说,第二届茶店菊花文化节,因杨贵的到来和我们的参加,办的很出彩,“打造菊花之乡,建设美丽茶店”的口号自此叫响。如今,茶店镇沿茶马古道两侧规划种植了1.2万亩“菊花长廊”,培育出了留林科普、太行益友、湘河农业等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30余家,“林州茶店太行菊”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菊乡游已成为林州乡村旅游的精品线路。


作者陪同闵凡路同志参观茶店镇农副产品展销

作者与宋永强、王留根陪同闵凡路在留林生态科普园参观

  此后这几年,我多次来过翟二井。翟二井有5个自然村、535户人家、2028名村民,其中西沟、南坡两个自然村因人口外流和异地居住,成了“空心村”。但因此得福,多数民居得以留存,经村、镇、市共同势力,2016年被列入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为帮助他们申报项目,争取资金扶持,我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后、省旅游规划专家张金岭教授的团队多次到翟二井,帮助他们编制发展规划。为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我和张金岭教授及河南省社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斌、太行文化研究会研究员郭兰玉等专家学者,对当地茶马古道、重金禅寺、赵长城、孟姜女哭长城故事发生地传说等历史文化遗迹进行了详细考察,并将这些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到为他们编制的发展规划之中。如今,翟二井的发展规划正在逐步实施,两个传统古村落已争取到保护资金650万元,完成投资2100余万元,西沟民宿已经打造成农民职业培训基地和文创基地。这些年,随着国家扶贫开发、美丽乡村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翟二井争取到多项资金扶持,产业、生态、文化振兴的许多措施得以落地。在翟二井,能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国家对“三农”的扶持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翟二井的发展变化,是林州市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也是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落地生根的真实体现。

  谈起翟二井的发展变化,村民都交口称赞他们的带头人王留根。王留根是土生土长的翟二井人,成年后在村学校当了10年民办教师,微薄的收入难以养家糊口。上世纪80年代,他毅然辞去教职,成了林州“10万大军出太行”外出打工行列中的一员,经过20多年打拼,他组建了自已的公司,承接了多项工程,在山西晋城一带站住了脚。进入新世纪,林州市提出了“请老乡、回家乡、建故乡、美太行”的发展思路,鼓励创业有成的外出打工者返乡创业,不少人被充实进村两委现子,给林州市的基层组织带来了新鲜血液,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当时的翟二井,是茶店镇问题较多、发展滞后的一个村庄。镇党委经过多次调研,将目光聚焦到王留根身上,宋永强书记先后3次到晋城拜访王留根,动员他回村创业。2012年5月,王留根回到了家乡,出任村支部副书记,年底换届,挑起了支部书记的重担。从“走出去”到“走回来”,从农民工到村支书,中间隔了21年。这次身份的嬗变,承载着他人生的追求和理想,承载着一个共产党人的责任和担当,也承载着镇党委、镇领导和翟二井人对他的信任和期望。

  面对村里存在的诸多难题,王留根义无反顾地扛起大旗。在镇领导支持下,他首先动员全村老少,打响整治村容村貌攻坚战,用一个月时间,把各村内外和沟壑里的垃圾清理干净,集中填埋,在此基础上,建立垃圾定点投放、集中收集、专人管理制度。他自己出资180多万,又动员乡贤集资,筹措70多万元,全村齐上阵,修通了出入村庄、连通各村的两条主路,硬化、亮化了村内道路,修整、改造了街巷、电网,建起了文化大院。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翟二井面貌变了,形象变了,人心齐了,这一年,全村61个“光棍汉”,有31个人娶了媳妇,全村喜宴一场接一场。文化大院建成后,村里连唱3天大戏。2013年大年初五,翟二井人欢聚一堂,村民和外出回家的务工人员、在外上学的孩子们自编自演,举办了翟二井首届农民春晚。自此至今,翟二井农民春晚年年举办,成为茶店镇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

  王留根有能力、有实力、有乡情,很多事情认准后,说干就干,有些项目报上去,资金没拨下来,他就垫资干。这些年,他为村建设投资和垫资2000多万元。他先后流转土地千余亩,种植菊花、软籽石榴、名贵花木和葡萄、草莓等采摘园,建起了留林生态园和菊花加工厂。特色种植、农副产品加工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使全村有劳动能力的人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赚。

  在与王留根多次接触和目睹翟二井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王留根的苦乐年华、创业经历和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心系家乡、乐于奉献、敢作敢为、勇于争先的优秀品德,深深打动了我。2020年,我依据他的事迹,写出了《留根的乡愁》文学脚本,想让工作团队拍部人物传记纪录片。王留根说:“先等等吧,再过几年,等我们按照规划蓝图,把翟二井打造成集旅游观光、林果采摘、休闲康养于一体的生态园区;人人向往、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茶马古道上的最美驿站,实现人均年收入10万元目标时,再拍不迟” 。片子没有拍,但王留根这个基层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和鲜活形象,已深留在我的记忆中。他扎根家乡这片沃土,用翟二井实实在在的变化,把口碑留在村民心中,把足迹印刻在太行山上。

  再访翟二井,行走在村庄田野,到处可见欢乐的人群,到处充满生机与活力,让我对翟二井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愿翟二井的明天更美好!


2017.4.7日,作者与张金岭教授在为翟二井村编制发展规划时,到八里沟村考察赵长城遗城。



2019.5月,作者与张金岭教授的团队在翟二井村、小碾村、彰化村考察


2019.6月,作者与张新斌、张金岭、郭兰玉等专家在茶马古道、重金禅寺等处考察历史文化遗迹。


作者简介  孟庆国,河南省镇平县人,退伍军人、退休干部 。曾任黑龙江省农垦局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人民日报社人民视窗运营中心主任、《中原视窗网》总编辑。现任香港卫视河南新闻中心执行总编、电视文化系列专题片《老家河南》策划人。一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学者、坚守者、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