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焦裕禄的好家风



这是徐俊雅和丈夫焦裕禄的合影(资料照片)

焦裕禄的好家风

朱广志

  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只有475天,却用自己短暂的一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同时,他在发扬优良家风方面,也为我们树立了典范,留下了很多感人的事例。

  1962年12月,焦裕禄服从组织安排来到当时条件十分艰苦的兰考主持工作以后,不仅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还把这种热爱劳动的家风传给了家人。他常告诫家人:“不能不劳而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了从小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习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经常抽空带着孩子们下乡参加劳动,帮助生产队拾豆角、捡豆子、拾麦穗、刨花生,让孩子们知道农民种庄稼的艰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也在孩子心里打下了劳动光荣的烙印。

  在日常生活中,焦裕禄对妻子和子女要求非常严格。他对妻子说,不能收受别人的任何东西,不能占公家一点便宜。焦裕禄不仅自己不搞特殊,还时常通过生活上的小事教育家人起到带头作用。刚到兰考工作时,焦裕禄的妻子和儿女都跟着他住在县委大院。有一次,他看到妻子到县委食堂提了一壶开水,就把妻子严肃地批评了一顿。焦裕禄说:“这个开水,你提了用,你可是方便了,但你是县委书记的老婆,不能带头破坏了办公的秩序。”一壶开水事小,但这使他意识到,干部家属住在县委大院可能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经他提议,所有住在县委大院的家属全部搬了出去。
 


焦裕禄家属合影(资料照片)。后排自左至右是焦裕禄的大女儿焦守凤、小儿子焦保钢、妻子徐俊雅、儿子焦国庆,前排自左至右是儿子焦跃进、女儿焦守云、女儿焦守军。​​​​​​​

  大女儿焦守凤初中毕业后想到县机关当打字员,焦裕禄教育她说,你跟群众比一比,看是不是大家都能随便到一个好单位?你不能因为是县委书记的女儿就高人一等,你应该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后来,焦守凤通过招工去了供销社副食品加工厂。焦裕禄并亲自送女儿报到,不是为了让厂领导照顾女儿,而是为了叮嘱厂领导:“不能因为是县委书记的女儿,就给她安排轻便活,要和其他进厂的工人一样对待。”焦裕禄还耐心地教育她:“县委书记的女儿,更应该热爱劳动,带头吃苦,不应该带头搞特殊化啊!”就这样,焦守凤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慢慢地就接受了这份工作,而且一干就是十几年。后来,无论干什么工作,她都是勤勤恳恳,最后辛苦劳动了一辈子。干部子女不能去好单位,这是他当了县委书记后给县里干部定的规矩,自己必须带头遵守。

  焦裕禄刚到兰考工作不久的一天晚上,上小学四年级的大儿子焦国庆很晚才回家,询问之下,原来是到兰考大礼堂看戏去了。焦裕禄问是谁给买的票,焦国庆回答说,检票员得知他是县委书记的儿子就直接让他进去了。焦裕禄听后非常生气并严肃教育儿子:“你小小年纪可不能养成占便宜的习惯。看‘白戏’是一种剥削行为,是剥削别人的劳动果实。”第二天,焦裕禄领着焦国庆到礼堂补上两毛钱的戏票,并让儿子向检票员作检查,还对工作人员说:“我的孩子没管好,以后这样的事,在我这儿不会发生了。谁看戏,谁掏钱,谁也没有资格看白戏。”同时,他还发现礼堂专门为县里领导留着前三排的座位不卖票。为此,他马上主持召开县委扩大会议,制定了《干部十不准》:不准用国家或集体的粮款或其他物资大吃大喝,请客送礼;一律不准到商业部门、合作社部门要特殊照顾;不准借春节之机,大办喜事,做寿吃喜,大放鞭炮,挥霍浪费……在匡扶家风中为当地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

  焦裕禄的一床被子盖了10多年,被子上有42个补丁,褥子上有36个补丁。他身上的棉袄穿了多年,且补丁摞补丁,组织上决定照顾他3斤棉花,让他做件新棉袄。他回家看到妻子拿着3斤棉花票,一听是“照顾”的,开口就说:“不中。”他对妻子说:“兰考现在还有好多群众缺衣少穿,救灾物资是给群众的,这棉花咱咋能要?虽然我的棉衣破点,还能穿。我是领导,可不能搞特殊啊!”妻子赶紧把棉花票退回救灾办公室。

  焦裕禄临终前嘱托妻子徐俊雅:“我死后,你会很难。咱们还有两个老人、六个孩子,这担子却压在你一个人肩上了。但日子再苦再难不要给组织上找麻烦,不要伸手向组织上要补助、要照顾……”“你要把孩子们教育成为红色的革命接班人。”这些嘱托也成了子女们一生的原则。

  焦裕禄的家风,是焦裕禄精神在家庭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是焦裕禄家风中最闪光的遗产,这不仅是焦家儿女诚心秉持的人生信条,而且成了千千万万共产党员的信仰灯塔,一直照耀着中华民族的今天和明天。